市場研究機構Frost & Sullivan研究報告指出,全球智慧城市科技所創造的市值在2025年可望達到2兆美元。該公司並評點五大科技為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石,分別是人工智慧(AI)、個人化醫療、機器人、先進輔助駕駛系統(ADAS)、能源科技。
這份報告預測在2050年,全球已開發國家將有8成人口居住在城市,開發中國家則佔6成。由於人口集中都會,因此對於現有的水資源、能源管理系統造成不小的壓力。因此都會需要投資在智慧城市科技,以提升資源分配的效率。
Frost & Sullivan分析師表示,人工智慧在過去2年是吸引最多投資的科技領域,在智慧城市中也有相當廣泛的運用,包含智慧停車系統、智慧電網、交通訊號管理、廢棄物管理等等。
從個別區域分析,亞太區將會是能源管理成長最快的地區,大陸的智慧城市數量將佔亞洲的半數,且大陸智慧城市專案在2025年對經濟產生3,200億美元的貢獻。
北美的主要成長動能則是來自二線都市,例如丹佛、波特蘭等地,這些二線城市積極建構二線城市的智慧城市科技。北美的主要投資則是智慧建築,包含感測器、硬體、軟體的整合,預計在2020年的投入金額達57.4億美元。
由於歐盟的積極推動,歐洲預計將會有最多數量的智慧城市專案。歐洲的亮點則是在包含叫車服務字內的智慧交通上,目前產值為500億美元,預計在2025年達到1,200億美元。目前多數的智慧城市發展專案都侷限在特定領域,而沒有發揮整合綜效,物聯網(IoT)則替未來整合鋪路。